尽管如此,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必须做好应对出口部门大量失业的准备。
极少数的精英凭借其优势从全球获取超额利润,而普通民众则由于中端工作岗位的丧失,不得不与大量新移民在劳动力市场上恶性竞争。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通常采取两种措施应对去工业化,但这两种措施都是扬汤止沸,难以治本。
面对制造业外移,国民竞争能力下降、中产阶级萎缩的困境,欧洲国家通常采取国家干预的福利政策,来缓和社会矛盾和刺激消费。新移民对低端劳动力市场最大的影响是,这些新移民对收入的接受程度往往以母国的收入为标准,而不是以美国的收入为标准,这导致美国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工资在20年内基本停滞。目前,一般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超过了70%,而美国则接近于80%。看不见的手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崇尚小政府,强调自由竞争一直是社会主流认识,欧洲那种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社会政策在美国很难扎根。
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富人向穷人放债的模式能够暂时透支社会的消费能力。当西方世界是世界工厂时,其制造业竞争力领先全球,同时国民的有效消费需求也十分强劲。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九是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有人说,改革开放30 年.第一个10年靠人口红利,第二个10年靠国有企业改革红利,第三个10年靠开放,特别是靠加入世贸组织10年的开放红利。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30多年来,我国很多领域的改革.就是由地方和基层首创,在局部地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然后在全国形成共识的。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当前,部分地区在实践探索中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推动相关改革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保证。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从制度上夯实社会稳定的根基。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今年要做5件难事,包括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新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以及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等。
认真总结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适时向全国推广.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改革试点。五是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人们常说,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这就需要把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处理好依法治国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既要把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及时推广,又要针对关系全局的改革问题加强统筹研究、顶层设计,推动全局性制度创新取得突破。
总的来说.主要的因素还是要素投入类红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工资制度。
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分享制度,推动和深化铁路、电力等垄断行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但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阶段迈进时,则要依靠改革和创新形成的制度红利推动经济转型。
深化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动水权制度改革和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八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社会管理难度明显加大。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如下: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引领性更加凸显。五是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把深化改革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分享制度,推动和深化铁路、电力等垄断行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30多年来,我国很多领域的改革.就是由地方和基层首创,在局部地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然后在全国形成共识的。比如,垄断行业改革,已成为一个久拖不决、亟待突破的方面。
从今年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这六大任务看,抓改革处于关键地位,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工资制度。
按照《纲要》和《意见》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因此,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社会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还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可以说,都是必须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办法来破解发展难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
离开了进而单纯求稳,就可能在四平八稳中丧失机遇,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此外,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改革和完善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加快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
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等为重点,深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攻坚,坚在何处?坚在那些利益集中和影响重大的领域。下一步,我国向中高收入阶段迈进.要靠制度红利,靠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量。这就需要把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处理好依法治国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既要把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及时推广,又要针对关系全局的改革问题加强统筹研究、顶层设计,推动全局性制度创新取得突破。
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从大的发展阶段来判断,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走出了商品短缺时代:以跨入新世纪为标志,也基本走出了资本短缺时代:而现在主要短缺的是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进入专题: 经济体制改革 。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之前,都应对潜在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审慎评估,确保不影响社会稳定。
加快研究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等。各地在改革试验过程中,遇到一些现行制度阻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